擁 抱 校 園 植 物

一、策劃/執行人:自然領域林采萱老師

二、目標:使學生能

1.觀察辨識植物
2.能掌握植物特徵而作分類
3.能繪圖製作簡易的植物檢索表
4.能查閱資料及圖鑑
5.將課本的知識落實於實際觀察中
6.更關心校園植物的生態
7.更瞭解植物與人類,大自然的互動關係,進而愛護植物 

三、進行方式

1.  確定問題:教師負責觀察各區的植物,並在研討會上介紹各區的植物及分佈

情形,而在記錄資料前,需先確定如"某區的植物是屬於哪一大類植物"等問題。

2.  蒐集資料,規劃工作:由坊間書籍、圖書館、專家、行家、網站去蒐集相關

的資料。此外,為讓學生清楚瞭解各區植物的分布狀況,教師畫出各區植物

分布圖及製作各區的"植物護照",內容包含植物名稱、特色、功能等。

3.  執行觀察與整理資料:利用經由觀察所集得的資料,查閱植物圖鑑以得知其

名稱;名稱確定後,再各植物特徵、產地、功能等製作成植物護照,護照中簡易植物檢索表則可供他人查閱;最後繪製各區植物分布圖,使觀察更完整。

4.  資料分析與研判:如由觀察中得知,某區的蕨類植物較少,進而研判可能

環境中的濕度有關,陽光照射強烈處因乾燥而較少蕨類。最後完成製作學習單(心手合一感覺表,校園植物調查表等)。

5. 將校園內植物園區劃分為六區:戶外教學時,學生即分為六組分別進行觀察。 

四、成果敘述:

1. 執行過程:將學生帶至園區前,教師先行向其說明應觀察哪些植物,及觀察方式為何;過程中,老師則擔任輔導員的角色,到各組指導或幫助修正其觀察活動;待活動結束,學生完成學習單後,老師一一檢閱各組學習單的填寫情形,並當場與全體同學檢討學習單裡的疑問與填寫缺失。

2. 參與者反應:藉由推展自然領域"校園植物"教學活動,老師們皆明顯感受到學生的高度參與心,生動活潑的教學更成功激發孩子對植物生態的好奇感,進而發覺植物特徵,生長過程與分布情形等的樂趣。

3. 硬體改善:於進行"校園植物"教學過程裡,除室外教學活動,亦需大量運用視聽設備,如播放教學VCD或紀錄片予孩子觀賞;但由於校內視聽教室數量限制,時常發生與他科班級衝堂而無法使用之情事,教學活動因而程度上受到阻礙。故已向校方反應以上情形,期望學校在其他教室增添視聽設備,如投影機與布幕,除使本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外,亦造福他科教學。再者為校園內各植物標示牌的數量不足,雖校方已代表性在各類植物旁釘上標有植物名稱、學名、屬名及特徵之介紹牌,但如能增釘標示牌(各類植物選出三至四株分別釘上相同的介紹牌),從境教的角度言,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4. 辦法修訂:目前執行"校園植物"教學的老師,皆是利用自己的正課時間進行,因而時常產生於做完"校園植物"教學活動後,各老師疲於追趕段考進度之兩害相權狀況。故已向校方反映,期望能排定額外的課堂讓老師進行這部份的教學(如一週一堂的自習課)。

五、實施心得感想

1. 學生:在推展"校園植物"教學的過程裡,除朝教學目標邁進外,最重要是能增進學生對本校環境的接納與認同感。

2. 教師:教師部份則是深刻體會"教學相長"的真諦,藉由解決活動中學生發掘的問題,老師重新檢視、思索教學上潛在的盲點,進而加以改進,在修正教學的同時,亦提升了孩子的學習品質。 

關鍵字:校園生物 戶外教學 自然體驗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