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国 にほんこく / にっぽんこく
国旗 国徽
国歌君之代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首都 東京
最大城市 東京
面积
  • 国土面积:377,835平方公里(世界第60名
  • 水域率:0.8%%
时区 UTC+9
人民生活
官方语言 日本語
人口
政治文化
政治体制 君主立憲制
国家领导人
经济实力
GDP 4.911兆美元
人均GDP 38,341美元
HDI 0.953
中央银行 日本銀行
货币单位 日圓(¥,JPY)
国家资料
国家代码 JPN
国际域名缩写 .jp
国际电话区号 81

日本國日文日本国)是位于亚洲東部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3000多個小島組成。周邊為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東中國海菲律賓海太平洋所包圍。隔海與俄羅斯聯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台灣)、菲律賓共和國相鄰。傳說中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1]建國。「日本」这个词的意思是“朝阳升起的地方”。日语中「日本」一词有多种假名写法,最常用的是「にっぽん」(Nippon)和「にほん」(Nihon[2]

日本是世界上的經濟大國,以國際匯率計算的話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二,同時也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與第六大進口國。過去日本長期實施君主制,目前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頒布的日本國憲法是日本的最高規範,規定日本為一司法、行政、立法三權分立的法治国家。日本的国家理念為立憲主義、国民主權、基本人權的尊重、和平主義,以君主天皇作為日本國與日本國民的象徵。日本的人口超過1.2,是世界人口數量第10大國。首都東京及周邊的數構成的首都圈居住了3000萬以上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之一。

目录

歷史

主条目:日本历史
仁德天皇陵
仁德天皇陵

在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国并即位为天皇。不過今日的考古證據却表明,古代的日本是由眾多的部落國家以及自東北亞遷徙來的遊牧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的。大約在公元前一萬年開始,日本進入新石器時期,是為繩紋時代(公元前一萬年至公元前3世紀)和彌生時代(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在彌生時代時期,伴隨著來自中國和朝鮮人的移入,出現了陶器和鐵、銅器;還出現的成塊的水田,日本成為了一個農業占主要地位的社會[3][4]

公元3世紀后半期到4世紀初,日本已經出現了統一政權—大和王權。這段時期,日本透過朝鮮諸國及一直吸收來自於亞洲大陸的文化。587年,豪族蘇我氏的頭目蘇我馬子打到了物部守屋,又在592年暗殺了崇峻天皇、立女皇推古天皇為帝,聖德太子攝政,日本進入飛鳥時代。聖徳太子制定了冠位十二階,并頒布了憲法十七条,試圖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國家。聖徳太子過世后,蘇我氏長期掌權。645年,中大兄皇子中臣鐮足暗殺了蘇我入鹿,掌握了政權。中大兄皇子擁立孝德天皇即位,推動大化革新等改革,仿效中国的政治制度,試圖建立一個律令制的國家。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了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日本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了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修建于平安時代的平等院鳳凰堂
修建于平安時代的平等院鳳凰堂

奈良時代后期,政局動蕩,律令制松弛。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現在的京都),此后到1192年成立鐮倉幕府的這段期間是為平安時代。這一時期,随着地方庄园势力的不断增强和中央政府的内乱,武士阶层逐渐上升到权力的中心。平安時代末期,出現了以東國為勢力范圍的源氏和以西國為勢力范圍的平氏兩個龐大的政治勢力,1159年,發生平治之亂,源氏實力雖遭遇很大削弱,但在東國仍擁有強大實力,國家內亂頻仍。經過長期的源平合戰,平氏被趕出京都,于1185年在壇之浦之戰中徹底覆滅[5]

1192年,武士首领源赖朝被封为征夷大将军,建立镰仓幕府,开始了日本600多年的幕府時代。源赖朝過世后,賴朝妻子的娘家北條氏實力擴大。三代以後權利轉歸北條氏之手。承久之亂後,北條氏的合議制執權政治達於全盛。1232年(貞永元年),北條泰時制訂法典《御成敗式目[6](《貞永式目》)。該法典最初僅適用於武家內部,後來適用於全國。1274年(文永十一年)與1281年(弘安四年),蒙元兩次侵日都未能成功,而戰後受貨幣經濟影響,無法恩賞抗元官兵,導致御家人的貧困與御家人制度的解體。北條氏實行一族獨裁,加深御家人和非御家人武士的反感。地方武士和農民的聯合武裝團體到處進行反幕活動。幕府由盛轉衰。後醍醐天皇乘機發動正中之變元弘之變。倒幕號召得到各地武士響應。1333年5月新田義貞攻陷鎌倉,鐮倉幕府滅亡。後醍醐天皇掌握大權以后,并沒有滿足武士階層的期望。武士們支持足利尊氏,于1336年攻陷京都,扶持光明天皇即位。後醍醐天皇逃到吉野山中,仍堅持自己才是正統。于是出現了京都(北朝)和吉野(南朝)兩個對立的朝廷。足利尊氏則在京都建立了室町幕府南北朝的征戰持續了將近60年,1392年才告結束[7]

江户时代的日本城堡(姬路城)
江户时代的日本城堡(姬路城

室町幕府末期發生了應仁之亂,日本進入了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1573年,織田信長攻下室町幕府所在地二條御所,將足內義昭流放到河內國,室町幕府滅亡。日本歷史進入安土桃山時代。1582年,織田信長在本能寺因家臣明智光秀叛變而被害。信長重臣羽柴秀吉繼承了其勢力,繼續進行統一日本的戰爭。1586年,秀吉受賜姓豐臣氏並就任太政大臣;1590年完全統一了日本,隔年秀吉將關白一職讓與養子豐臣秀次,自稱太閤,以世襲的方式宣示豐臣政權的穩定。秀吉在1592年發動侵朝戰爭。1598年7月,秀吉在伏見城過世,日軍開始撤出朝鮮半島。1600年,封地在關東地方的大名德川家康取得了關原之戰的勝利[8]。1603年,家康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開創江戶幕府。1615年,德川家康在大阪之役中消滅了豐臣氏,實現了日本的統一,日本步入江戶幕府的時代。江戶幕府實行高度集權的封建制,將社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級及穢多非人賤民,嚴格限制階級間的流動。

佩里的「黑船」敲開了日本的國門
佩里的「黑船」敲開了日本的國門

1543年,一艘葡萄牙船漂流到種子島,這是日本第一次接觸歐洲人。時日本正值戰國紛擾,葡萄牙人將火槍帶入日本,并快速普及。天主教也在這時進入日本。然而傳教活動與發達的貿易逐漸威脅到江戶幕府的統治。1641年幕府把荷蘭商館遷移到長崎的出島,奉行鎖國政策。鎖國期間日本只與荷蘭和中國進行貿易。鎖國政策奉行了200多年,直到1854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里率領艦隊駛抵江戶附近的浦賀,才重新敲開了日本的國門[9]。与西方重新接触後的日本立即感受到自己在世界舞台長時間的缺席已造成相當程度上的落後。幕府末年暴動頻繁,幕藩體制搖搖欲墜。在以西南四藩(薩摩長州土佐肥前)為主的維新志士帶領下,開啟了一場全國性的倒幕尊皇運動。1868年末代德川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主動大政奉還,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府成立。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对日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多项改革,在地方政治上廢藩置縣,1889年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明治憲法),1890年舉行了第一次帝國議會。整頓內政的同時日本也在進行對外擴張。1879年,日本滅亡了琉球國;1895年與滿清爆發甲午戰爭并取勝,獲得了台灣與巨額賠款;1905年在日俄战争中獲勝,取得了北緯50度以南的庫頁島(樺太)。1910年強迫韓國簽訂了日韓合併條約,使朝鮮半島成為了日本的一部分[10]

20世纪初,日本帝國主義逐漸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增強了日本的經濟實力,日本進入短暫的「大正民主」時期。1923年9月,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11],死亡人數達13萬人,日本經濟遭遇重創;1927年4月由于日本政府對臺灣銀行的救濟失敗,引發全國性金融危機;1930年,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日本未能幸免。這期間濱口內閣失敗的經濟政策引發人民的嚴重不信任,右翼勢力借此擴張。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在中國東北建立傀儡政權满洲国。1936年2月26日發生了二二六事件[12]廣田弘毅組閣,軍部對政治的干預進一步增強。1937年7月,日本發動侵华战争,戰爭持續了8年之久,給中國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與人口死亡[13]1941年日軍偷袭位於夏威夷的美國军港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發,日本正式向美國英國荷蘭宣戰,同時開始侵略东南亚大洋洲。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戰爭后期,日本本土受到盟軍的密集轰炸,造成數百萬人喪生與工業設施的損毀。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分別在廣島市长崎市投下两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對日本宣戰;8月15日,裕仁天皇透過電台廣播宣佈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結束[14]

從戰敗到1952年期間,日本實際被美國主導下的同盟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統治[15] ,美軍實行財閥解體政策,對壟斷資本進行大規模重組。1950年,伴隨韓戰而生的「特需繁榮」讓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1956年12月18日,日本加入聯合國[16]。1964年,東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同年日本加入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正式躋身于先進國家之列。1973年,由于能源危機,日本經濟由高速成長轉入安定成長階段,但成長速度仍是西方先進國家中的前列。日本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戰后的日本長期由自民黨執政,是為所謂「55年體制」,直到1993年才告瓦解。19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階段。這一時期失業攀升,財政赤字龐大,加上奧姆真理教發動的一系列恐怖攻擊與阪神大地震,社會陷入不安。進入21世紀,日本經濟已穩健復甦,逐漸擺脫了長期低迷的局面[17]

地理

日本衛星圖
日本衛星圖
主条目:日本地理

日本是歐亞大陸以東,太平洋西部的島國,由4個弧状群島(日本列島千島列島琉球群島伊豆-小笠原群島)組成。其中北海道九州本州四国四大島的面積就佔了國土面積的99.37%。日本北臨鄂霍次克海、西北臨日本海、西南臨東中國海、南臨菲律賓海、東為太平洋。日本通常被歸劃於東亞東北亞的範疇,北與俄羅斯聯邦、西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與中華民國、南與菲律賓共和國隔海相望。日本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km²。國土面積約70%為山地,因此森林覆蓋率高,但卻不適合農耕,耕地面積僅佔日本國土的11.1%[18][19]。也因此日本的人口多集中在沿海地區,日本的人口密度在世界排名第30位[20]。日本國土狹長,南北總長3800公里,與澳洲馬達加斯加美國相近。

富士山
富士山

日本列島按照地質構造可分為西南日本與東北日本兩大區域。其界線為本州中部的糸魚川靜岡構造線。日本列島附近是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太平洋板塊北美洲板塊的交界地,同時日本列島還處在環太平洋造山帶、火山帶、地震帶之上。故日本為多地震火山溫泉的國家。日本最高的山峰─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本身就是一座活火山。據統計,世界全部的地震中有一成到兩成都發生在日本周邊。在日本每天都有一級以上的有感地震發生。

由于日本面積狹小多山,因此河流普遍長度不長但落差較大,雖不利航運但提供了良好的水力發電環境。日本最長的河川是發源于長野縣,在新潟縣注入日本海信濃川[21],總長367公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川是利根川,利根川也是日本第二長的河川。日本最大的湖泊是位于滋賀縣的琵琶湖[22],面積670.33平方公里。

氣候

沖繩縣屬亞熱帶氣候,四季溫暖。圖為九月水納島的海灘
沖繩縣屬亞熱帶氣候,四季溫暖。圖為九月水納島的海灘

日本深受黑潮親潮洋流影響,海洋性氣候明顯,一年四季溫差很大。日本大部分國土屬溫帶氣候,但由於日本的島嶼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全國各地的氣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可分為六個氣候區,分別是:

  • 北海道氣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響,降雨量較日本其他地方為少。夏季短暫且涼爽;冬季漫長而寒冷。
  • 日本海側氣候:范圍為本州島西部海岸地區。冬季受西伯利亞高氣壓所控制,吹西北風。同時由于暖流對馬海流在冬季通過日本海而帶來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較少,有時因焚風而會出現異常高溫。
  • 中央高地氣候:典型的內陸性氣候。冬寒夏涼。冬季與夏季及晝夜之間溫差很大。降雨量少
  • 太平洋側氣候:包括了本州東海岸、南四國和九州大部分地區。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梅雨強颱風多。冬季則降雪較少。
  • 瀨戶內海式氣候:包括了山陽地方、北四國、近畿與九州局部地區。這里天氣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時遭受旱災之苦。
  • 南西諸島氣候:范圍為琉球群島。這里屬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颱風吹襲。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冬季的降;6、7月(沖繩奄美為5、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颱風。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9度,于2007年8月16日在埼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23];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41度,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24]

行政區劃

主条目:都道府縣
日本行政區劃圖
日本行政區劃圖

日本的一級行政區劃單位為都道府縣,全國劃分為1都、1道、2府、43縣。部份市因人口較多,在當地影響較大,而被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都道府縣下的行政區劃為市町村,此外還有支廳特別區等行政單位。根據地理與人文、經濟特徵,日本通常被分為八大區域,包括了北海道地方東北地方關東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中國地方四國地方九州-沖繩地方

日本近年來實行了市町村合併的政策,町村數目大量減少。現在為了緩和東京一極集中與增進地方分權,正在檢討廢除都道府縣,改實行道州制的必要性(日本道州制議論)。1968年,日本自治省導入了地方公共團體編號制度,目前全日本的都道府縣與各市町村均有自己的編號。都道府縣的編號與ISO 3166-2:JP吻合。全日本47個的都道府縣名稱見右圖。

主要城市

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東京也是世上最大的都市圈之一。東京都特別區的人口約有860万人,以東京都為中心,包括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的首都圏人口約3300万人。日本的皇居、國会議事堂、内閣、最高裁判所、各省廳、各国駐日大使館、大企業的本部、日本銀行、証券公司、百貨商店、報社及電視台都集中在東京。目前在東京特別區內和東京周邊已經形成了眾多副都心。

如果將東京23區視為一個都市的話,日本共有12個城市人口超過了一百萬。其中除了川崎市之外,都是都道府縣廳的所在地,詳細如下表:

大阪市西梅田地區
大阪市西梅田地區

城市 都道府縣 人口數 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
1 東京 東京都 8,483,050 13642.5
2 橫濱市 神奈川縣   3,579,133 8183.1
3 大阪市 大阪府 2,628,776 11843.5
4 名古屋市 愛知縣 2,215,031 6785.2
5 札幌市 北海道 1,880,875 1677.7
6 神戶市 兵庫縣 1,525,389 2759.8
7 京都市 京都府 1,474,764 1781.3
8 福岡市 福岡縣 1,400,621 4112.2
9 川崎市 神奈川縣 1,327,009 9193.0
10 埼玉市 埼玉縣 1,176,269 5408.4
11 廣島市 廣島縣 1,154,595 1275.8
12 仙台市 宮城縣 1,024,967 1300.6

人口

主条目:日本人口
澀谷街頭的人潮
澀谷街頭的人潮

根據總務省統計局公布的[25]的數據,截至2005年10月1日止,日本總人口為1億2775萬6815人,在全世界排行第十。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简单,但并不是单一民族国家。大約98%是大和族,另外有200万人左右的琉球人、3万人左右的阿伊努族、30万多的日籍朝鲜族、10万人左右的日籍汉族等。除了日本人以外还有200万外国人合法居住在日本,包括60万朝鲜、韩国人;50万中国人等。此外在社會上還有一群居于少數的弱勢群體,被稱為部落民(部落民在血統上屬于大和民族,起源于古代的賤民階級非人和穢多)。日本的人口密度約為343人/平方公里,其中又以太平洋沿岸地區與南部地區最為密集。在日本,除了四國地方,各地方均有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大都市。主要都市都集中在沿海地區的平原,10%的日本國土集中了90%的日本人。全國80%的人口居住於城市或大城鎮,26%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首都圈,49%以上的人口集中在東京都大阪府神奈川縣,而東京都人口密度為5,748人/km。現在東京城市群(即首都圈)的人口超過了三千萬,是世界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在都心地帶也引發了地價昂貴等問題。而在農漁村,大量的青年離開本地前往都市,而使這些地區的過疏化老齡化問題突出。

日本人的人均壽命位於世界前列,2006年人均預期壽命達81.25歲[26]。日本的老齡化少子化問題嚴重,人口已逐漸減少[27]。由于戰后嬰兒潮出生的人口開始退休,日本面臨被扶養人口急劇增加、勞動力成本提高和福利體系負擔加重的危機。在2004年,日本有大約19.5%的人口年齡超過65歲。同時,青年人的結婚年齡仍在延后或不想結婚,結婚后也有很多人不要孩子。日本的人口預計在2050年將下降到1億人,2100年將下降到6400萬人。但日本拒絕大規模移民計劃。

政治

日本為君主立憲國,憲法訂明“主權在民”,而天皇則為“日本國及人民團結的象徵”[28]。如同世界上多數君主立憲制度一样,天皇於日本只有元首名義,並無政治實權。

日本現行的日本國憲法是於1947年5月3日由當時佔領日本的美國草拟後,經過日本國會的審議,再由天皇颁行的。日本國憲法最重要的三大原理是主權在民、基本人權的尊重和和平主義。日本政治以這三大原理及其中最基本的對個人(個人尊嚴)的尊重為基調運行。日本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權歸兩院制國會司法權歸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權內閣地方公共團體中央省廳

憲法規定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為國會。日本實行兩院制度,眾議院有480席,參議院有242席。選民為20歲以上的國民[29] 。眾議院議員任期為四年,但事實上經常中途解散,鮮少有做滿四年任期的情況。參議院議員任期為6年,每3年該選一半。從1955年起,原稱保守合同自由民主黨(自民黨)一直長期執政,只在1993年1996年期間成為在野黨,1996年後再度執政至今。目前日本的主要在野黨包括民主黨共產黨社民黨等。現時日本由自民黨及公明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執政。

外交關係與軍事

主条目:日本外交
現任首相福田康夫與美國總統布希
現任首相福田康夫與美國總統布希

國際關係上日本的最親密盟友為美國[30] ,由於日本扼東北亞通往太平洋的門戶,在冷戰時期是美國抵禦共產主義於亞洲擴張的前線島鏈,美軍在日本各地都有軍事基地。日本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軍事據點,在美國的東亞外交策略中有一定影響力。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日本努力在世界舞台上爭取與之相等的角色。日本自1956年來,累計擔任了16年的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日本曾聯同德國巴西印度組成四國聯盟聯合國提交改革安全理事會建議,其中包括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日本同時是八大工業國組織APEC成員及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10+3論壇的參與國。某些問題,例如捕鯨活動[31]。偶爾令日本成為國際組織的批評對象,但日本與世界關係基本和諧。與此相對的是由於對二戰歷史、領土劃界及軍事威脅等的認知不盡相同,日本跟鄰國,特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韓南韓的關係則相對緊張。根據美國馬里蘭大學英國廣播公司對全世界四萬人進行的民意調查,日本是給世界最佳影響的國家[32]

日本與一些周邊鄰國存在領土糾紛的問題,包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東海油氣田問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台灣)之間有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日方稱為尖閣諸島),目前實際由日本控制;與俄羅斯之間有南千島群島主權問題(日本稱為北方領土或北方四島),目前實際由俄羅斯控制;與南韓有獨島(日方稱為竹島)的主權爭端,目前由南韓實際統治。

軍事

日本海上自卫队队员在“鹿岛”号练习舰上进行训练
日本海上自卫队队员在“鹿岛”号练习舰上进行训练
主条目:日本军事

1945年日本戰敗后在美軍总司令麦克阿瑟的主导下制订了日本國憲法,當中的第九條规定日本放棄發動戰爭及通過暴力手段解決國際爭端。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后,为了对抗苏联阵营,日本在美国的指导下逐渐开始武装起来,由警察部队发展出一支二十多万人的军事武装日本自卫队[33]。2003年,日本自衛隊被派遣到伊拉克參與維和行動,這是二戰以來日本軍隊第一次被派駐海外[34]。2004年的防衛預算為4兆8,764億日圓,佔總預算的5.94%[35]

經濟

東京銀座街景
東京銀座街景
主条目:日本經濟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超過三萬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GDP方面,按照國際匯率排列的話,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世界第2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4位[36]。 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於美國和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6位[36] 。此外,日本還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37];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純資產達1.8兆美元,也是世界最大。

政府以資本扶持工業與企業、强大的勞動力、高科技的发展以及较低的军事預算比例(佔GDP的1%),帮助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強國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日本的经济特点是生产商供应商經銷商的紧密结合、强大的企业联盟、緊密的團隊合作、年功序列制终身雇用制[38] 。最近,日本的企業為了謀求更多的利潤已經開始部分放棄這些制度[39]

日本的服務業,特别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GDP占最大比重,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東京證券交易所年交易量在全世界僅次于紐約證券交易所,2006年東京證券交易所總市值達549.7兆日圓,也是世界第二[40]

東京證券交易所
東京證券交易所

自二次大戰後,日本的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電子產業和汽車製造業。日本的電子產業和高科技著名製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東芝日立等公司。汽車業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車生產量超越美國和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其中豐田、本田、日產和 鈴木等製造商,均有出產汽車行銷全球。日本擁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日本经济自1960年代到1980年代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长,被譽為奇蹟:1960年代池田勇人內閣提出「所得倍增計劃」,經濟出現平均10%的增长;1970年代初期雖然遇到石油危機,平均仍有5%的增长;1980年代則為平均4%的增长[41]。而从19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趨於不景氣,主要是由于1980年代末的过度投资所造成的資產膨脹,以及证券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最終在逾放比過高與日圓不斷升值下,泡沫經濟瓦解。政府改革经济的努力也沒有立竿見影的成效。2002年2月以來日本的景氣一直擴大,創下了戰後最長的景氣復甦期紀錄,不少企業創造了歷史最好業績。

日本只有15%的土地是可耕地,政府給予農業高度的補助與保護。除了稻米之外,日本有50%的農產品都仰賴進口。日本是海洋國家,漁業發達。捕魚量佔全球的15%,僅次于中國排名世界第二。日本的能源高度仰賴進口,幾乎所有石油都是進口。

日本主要的出口對象包括美國(22.8%)、中國(14.3%)、南韓(7.8%)、台灣(6.8%),香港(5.6%)(2006年)。日本主要的出口产品包括了汽車、電子產品、電子機械及化工產品。日本天然資源非常有限,主要原材料都靠進口。主要進口伙伴對象包括中國(20.5%)、美國(12.0%)、沙烏地阿拉伯(6.4%)、阿联酋(5.5%)、澳大利亞(4.8%)、南韓(4.7 %)和印度尼西亞(4.2%)(2006年)。日本主要进口產品是機械、礦物燃料,食品(特别是牛肉)、化學制品、紡織品和原材料。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是中國[42]

日本以江戶時代的五街道東海道中山道奧州街道日光街道甲州街道)為基礎,明治維新以後完成了密度非常高的現代化陸海空運輸網。雖然日本國土狹小,但道路總長度卻居世界第6位、鐵路運輸量為世界第3位、航空運輸量世界第2位。2004年,日本公路長度達1,177,278公里,鐵路長度23,577公里,還擁有173個機場[43]。日本國內有全日本空輸和日本航空兩大航空集團。日本鐵路系統同樣四通八達,新幹線是全世界最早實用化的高速鐵路系統,也是高速鐵路系統的輸出國之一。

自然環境

正在泡溫泉的日本獼猴
正在泡溫泉的日本獼猴

日本國土南北狹長,四季分明。因為日本是島國,四面環海,所以來自外部新生物入侵的可能性也相對較低。離島地區更形成了獨自的生態系統。特別是小笠原群島琉球群島自古就建立了比日本本土更加孤立的生態系統。小笠原群島更有「東洋的加拉帕戈斯」之稱。

德國等西歐先進國家相比,日本對環境保護的對策較晚。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面臨大規模公害(日本四大公害病)的國家,在公害的對策方面領先。但政府的對應并不完善,至今還有許多政策盲點。

由于高度經濟成長期以后餐桌上食物的變化及海外農產品的輸入問題,近年來日本的農林水産業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農田與人工林的閑置,漁業資源減少等問題。自1970年代以來,相較于其他國家森林面積的持續萎縮,日本的森林覆蓋率一直保持在三分之二上下,2002年,日本的森林面積達2,512萬公頃[44]

在生態系統方面,伴隨明治時代以后外来物種的進入,生態系統也在發生變化。朱鹮日本狼的滅絕代表日本的生物多樣性出現下降。日本獼猴野豬在市區的出沒給人類的活動帶來了影響。

教育與科技

主条目:日本教育

日本實行小學校6年、中學校3年的義務教育。大部分學生在接受完義務教育后還會繼續進入高等學校(相當於高中),高等學校就學率為95.3%(2006年),大學就學率也高達45.5%(2006年)[45]。識字率幾乎達到了100%。可說是一個教育相當普及的國家。

本田技研工业制造的機器人ASIMO
本田技研工业制造的機器人ASIMO

日本的科學研發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特別是在應用科學,機械及醫學領域。日本全國有近700000的科研人員,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三.[46] ,日本在電子、汽車、機械、工業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和金屬領域都是世界領先。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工業用機器人都是日本制造(742,500中有402,200個)[47]。日本還是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48]

文化

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作品「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齋浮世繪作品「神奈川沖浪裏」
主条目:日本文化

日本的文化一方面不斷吸收外來文化,同時也產生了自己的特色。自公元4世紀到9世紀,就有渡來人帶來大陸的文化。日本同時也派遣遣隋使遣唐使積極吸收中國的文化。隨后到10世紀左右,日本與東亞大陸的交流變少,開始發展具有獨自特色的國風文化。16世紀中葉歐洲文化進入日本,給日本文化帶來很大刺激,然而之后因為禁基督教和鎖國而陷入停滯。17世紀以后的江戶时代在封閉與鎖國的穩定環境中再次發展自己的獨特文化。

明治维新后,日本快速西化,傳統文化遭遇一定的抑制,日本快速吸收歐美文化,都市也迅速西化,給庶民的生活帶來很大變化。大正時期因為經濟景氣,日本吸收了美國的大眾文化如體育、電影等享樂文化。但1920年代以后,因陸軍的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時體制下對歐美文化進行了嚴格的統制。日本戰敗后,美軍在推動民主化的同時也推廣了美國文化,這一時期也有否定日本傳統文化的聲音。在經濟高速成長期,生活习惯發生大幅度變化,很多傳統習慣流失。另一方面日本人日益自信,對本國文化也重新審視。近年來日本的文化邁向了國際,動漫和電子游戲在海外擁有很大的影響力。日本目前共有14項世界遺產,其中11項是文化遺產、3項是自然遺產[49]

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

文學

主条目:日本文學

日本最早的典籍,如古事記日本書紀等都是采漢字書寫。直到平安時代才出現了日本特有的文字─—假名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語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小說。和歌是日本特有的以假名寫作的一種詩歌,通常由5韻、31個假名組成;《萬葉集》是最知名的和歌總匯書籍。俳句也是日本獨特的一種文學體裁,知名的俳人松尾芭蕉有「俳聖」之稱[50] ,他的《奧之細道》聞名于世。明治以后,日本文學受西方影響,出現了夏目漱石森鷗外芥川龍之介谷崎潤一郎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以及有「雙村上」之稱的村上春樹村上龍等知名作家。日本有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分別是川端康成(1968年)和大江健三郎(1994年)[51]

藝術

主条目:日本藝術

日本傳統的表演藝術歌舞伎能劇狂言文樂漫才落語等。能是一種日本獨有的古典歌舞劇,演員須帶著面具(能面)表演。歌舞伎起源于戰國時代末期,演員必須是男性,是比能更大眾化的藝術。文樂又名人形凈瑠璃,是一種木偶戲。日本的傳統音樂被稱為邦樂,包括了雅樂聲明神樂演歌等。邦樂的演奏樂器種類繁多如三味線尺八、能管(橫笛)、和太鼓等,琵琶由中國傳入日本後,也發展出不同的形式。十九世紀末期西方音樂進入日本,給日本音樂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昭和後期產生了融合西方元素與日本特色的J-POP[52]卡拉OK則是日本人最重要的休閑方式之一。日本漆器工藝在世界享富盛名,「japan」一字除了解作「日本」,亦為漆器之意[53] 。日本漆器的特色是以作為裝飾花紋,即所謂的「蒔繪」,以金、銀屑嵌貼於漆液中,乾後推光處理,表現出極盡華貴的金銀色澤,有時並以螺鈿、銀絲、沈金嵌出花紋花鳥草蟲或吉祥圖案,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54]花道茶道都是伴隨著佛教進入日本的,現在已在日本扎根,成為了日本藝術的組成。日本繪畫單色畫雙色畫之分。浮世繪是日本畫中最廣為人知的一種,其對西方的印象派藝術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日本的[55]遊戲產業在國際上擁有很高的地位[56]

語言

主条目:日本語

日本語言受到鄰近的中國朝鮮影響。現在包括外国人在內的日本居民中,大部分人都通日语。此外還有已經只有不足100人使用的愛努語;主要在琉球群島地區使用的琉球語。現行的公用語言是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的方言为基础的“标准语”。各個學校也都會教授英語,但多認為日本人的英文水平并不高。

宗教

主条目:日本宗教
奈良東大寺大佛
奈良東大寺大佛

神道教佛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現在大多數日本國民并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但是許多宗教儀式或活動已經與日本人的生活融為一體,如婚禮葬禮。神道教是在日本本土所發展出來的宗教,祭神的場所是神社,神道教認為自然界萬物皆為神。在《日本書紀》中,佛教于公元552年傳入日本。[57]。7世紀初,圣德太子興建法隆寺,致力推廣并普及佛教。1549年,天主教進入日本,至17世紀初,教徒大約有75萬人。然而后來德川幕府實行禁教政策,直到19世紀后期傳教活動才再次興盛。現在日本經過正式受洗的教徒不超過總人口的1%。

體育

主条目:日本體育
日本的「國技」相撲
日本的「國技」相撲

相撲是日本的傳統運動,在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就有記載了,有「國技」之稱[58]。現在日本每年舉行6次大相撲競賽;相撲運動員被稱為「力士」,其中等級最高者為「橫綱」。此外柔道空手道劍道弓道也是日本的傳統體育項目,擁有很高的地位。明治維新后,西方體育運動透過教育系統進入日本并普及[59]。其中以棒球最為發達盛行。日本的職業棒球聯賽開始于1936年,職棒水準位居世界前列,孕育了王貞治長島茂雄鈴木一朗等棒球巨星。除了職業棒球之外,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所謂的甲子園)也頗負盛名。日本的職業足球聯賽成立于1992年,現在也有不少觀眾[60]。2002年日本與南韓共同舉辦了世界盃足球賽日本國家足球隊是亞洲實力最強的足球隊之一,總計贏得了3次亞洲盃。此外,高爾夫球[61]網球滑雪等運動在日本也非常普及與流行。

媒體

主条目:日本媒體
NHK位于澀谷的放送中心
NHK位于澀谷的放送中心

日本是世界報紙大國,報紙在日常生活中擁有很高的地位,世界上唯一的兩份日發行量超過1000萬份的報紙《讀賣新聞》與《朝日新聞》都是日本報紙[62]。現在日本共有五家全國性報紙,分別是《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經濟專門報紙)和《產經新聞》。地方報也有相當實力,其中以《中日新聞》發行量最大。日本是公共媒體商業媒體并存的體制。公共放送NHK對全國進行廣播。由于法令的限制,日本沒有全國性的民營電視台,但形成了以東京廣播公司為核心的JNN;以日本電視台為核心的NNN·NNS;以富士電視台為核心的FNN·FNS;以朝日電視台為核心的ANN和以東京電視台為核心的TXN六家全國性電視網。在東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會區還有一些獨立電視台

参考文献

  1. ^ “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2007年4月17日)”采用前660年建國的說法,但這完全屬于神話上的故事,不是政府的官方立場。
  2. ^ 小池清治,日本の正式な読みは「ニッポン」?,日本語は悪魔の言語か?,於2007年12月29日查閱。
  3. ^ The Yayoi period (c.250 BC – c.AD 250),Encyclopædia Britannica(2008年3月3日),於2006年12月28日查閱。
  4. ^ Pottery,MSN Encarta,於2006年12月28日查閱。
  5. ^ 源平合戦(壇ノ浦の戦い)ーー平氏滅亡,於2008年1月12日查閱。
  6. ^ 御成敗式目の要点,於2008年1月12日查閱。
  7. ^ 南北朝(期),於2008年1月12日查閱。
  8. ^ 関ヶ原の戦いとは,於2008年1月12日查閱。
  9. ^ 黒船来航-幕府の混乱,於2008年1月12日查閱。
  10. ^ Jesse Arnold,Japan: The Making of a World Superpower (Imperial Japan),vt.edu/users/jearnol2,於2007年3月27日查閱。
  11. ^ 関東大震災の惨状,於2008年1月12日查閱。
  12. ^ 226事件(1936),於2008年1月12日查閱。
  13. ^ 侵華戰爭給中國社會造成了廣泛損失,但是戰爭的死傷人數沒有定論。比如,1951年的沈釣儒報告說死亡者有1000萬人以上、《中国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1961年)說民間死傷者有1800萬人、宋時輪的研究(1985年)說軍人的死傷者有380萬多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說軍民死傷者有2168万5千人、劉大年的研究(1987年)說軍民死者有2000萬人以上。本文中的數字(3500萬人)是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數字。日本的有些人士批評這些估計太誇張,仍然提出懷疑。
  14. ^ Japanese Instrument of Surrender,educationworld.net,於2006年12月28日查閱。
  15. ^ 連合国軍最高司令官総司令部,於2008年1月12日查閱。
  16. ^ 日本の国際連合加盟50周年外務省,於2008年1月12日查閱。
  17. ^ Japan scraps zero interest ratesBBC在線新聞(2006年7月14日),於2006年12月28日查閱。
  18. ^ "Japan",Microsoft® Encarta® Online Encyclopedia(2008年3月3日),於2006年12月28日查閱。
  19. ^ Japan Information—Page 1,WorldInfoZone.com,於2006年12月28日查閱。
  20.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於2007年3月27日查閱。
  21. ^ 信濃川,於2008年1月12日查閱。
  22. ^ 都道府県 湖ランキング,於2008年1月12日查閱。
  23. ^ Gifu Prefecture sees highest temperature ever recorded in Japan - 40.9,Japan News Review Society(2007年8月16日),於2007年8月16日查閱。
  24. ^ 1月25日 今日は何の日~毎日が記念日~,日本記念日學會,於2007年12月26日查閱。
  25. ^ 平成17年國勢調查,總務省統計局,於2007年12月29日查閱。
  26. ^ The World Factbook,CIA,於2007年12月29日查閱。
  27. ^ 日本の人口と人口問題,於2008年1月1日查閱。
  28. ^ 日本国憲法,參議院,於2008年1月1日查閱。
  29. ^ World Factbook;JapanCIA(2007年3月15日),於2007年3月27日查閱。
  30. ^ Michael Green,Japan Is Back: Why Tokyo's New Assertiveness Is Good for Washington,Real Clear Politics,於2007年3月28日查閱。
  31. ^ BBC中文 推動解除商業捕鯨日本遭抵制,BBC,於2007年12月29日查閱。
  32. ^ BBC World public opinion,BBC,於2007年12月29日查閱。
  33. ^ 日本防衛白書(平成18年版) 資料編 資料55 自衛官の定員及び現員,於2007年12月29日查閱。
  34. ^ Tokyo says it will bring troops home,於2007年12月29日查閱。
  35. ^ 防衛省・自衛隊:予算等の概要,防衛省,於2007年12月29日查閱。
  36. ^ 36.0 36.1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country comparisonsIMF(2006年9月1日),於2007年3月14日查閱。
  37. ^ 日本、15年連続世界一の債権国,讀賣新聞,於2007年12月29日查閱。
  38. ^ Japan's Economy: Free at last經濟學人(2006年7月20日),於2007年3月29日查閱。
  39. ^ Why Germany's economy will outshine Japan,MoneyWeek(2007年2月28日),於2007年3月28日查閱。
  40. ^ Market data,紐約證券交易所,於2008年1月1日查閱。
  41. ^ Japan: Patterns of Development,country-data.com(1994年1月1日),於2006年12月28日查閱。
  42. ^ China Passes U.S. In Trade With Japan: 2004 Figures Show Asian Giant's Muscle,華盛頓郵報(2005年1月27日),於2006年12月28日查閱。
  43. ^ World Factbook;Japan—EconomyCIA2006-12-19),於2006年12月28日查閱。
  44. ^ 日本の森林面積と森林率,於2007年12月29日查閱。
  45. ^ 平成17年版 日本文部科學白皮書:“參考資料8 就学率・進学率(年次別),於2007年12月29日查閱。
  46. ^ McDonald, Joe. "China to spend $136 billion on R&D." 《商業周刊》,2006年12月4日
  47. ^ The Boom in Robot Investment Continues—900,000 Industrial Robots by 2003,於2007年12月29日查閱。
  48. ^ World Motor Vehichle Production by Countryoica.net(2008年3月3日),於2007年7月30日查閱。
  49. ^ 日本にあるユネスコ世界遺産,於2008年1月12日查閱。
  50. ^ 俳聖「松尾芭蕉」のこと,於2008年1月12日查閱。
  51. ^ 日本で最初のノーベル賞,於2007年12月28日查閱。
  52. ^ J-Pop History觀察家報,於2007年4月1日查閱。
  53. ^ Yahoo!辞書,プログレッシブ英和中辞典,於2007年12月30日查閱。
  54. ^ 國立台北故宮博物院-清宮蒔繪展,國立故宮博物院,於2007年12月29日查閱。
  55. ^ A History of Manga,NMP International,於2007年3月27日查閱。
  56. ^ Leonard Herman, Jer Horwitz, Steve Kent, and Skyler Miller,The History of Video GamesGamespot,於2007年4月1日查閱。
  57. ^ 佛教傳入,於2007年12月29日查閱。
  58. ^ Sumo: East and WestPBS,於2007年3月10日查閱。
  59. ^ Culture and Daily Life,Embassy of Japan in the UK,於2007年3月27日查閱。
  60. ^ Soccer as a Popular Sport: Putting Down Roots in JapanPDF),The Japan Forum,於2007年4月1日查閱。
  61. ^ Fred Varcoe,Japanese Golf Gets Friendly,Metropolis,於2007年4月1日查閱。
  62. ^ 崔保國,《走進日本大報》,第9頁

其他主題

外部链接

从维基姊妹计划搜索更多有关“日本”的内容: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維基教科書上的教科书和手册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维基文库上的源文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體資源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官方
媒體
觀光
其他


俄羅斯 俄罗斯/日本海 俄羅斯 俄罗斯
宗谷海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日本海
大韩民国 韩国/朝鮮海峽
北 太平洋
西   日本 日本    東
南
東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太平洋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台灣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OECD

成員國: 澳洲 | 奧地利 | 比利時 | 加拿大 | 捷克 | 丹麥 | 芬蘭 | 法國 | 德國 | 希臘 | 匈牙利 | 冰島 | 愛爾蘭 | 意大利 | 日本 | 韓國 | 盧森堡 | 墨西哥 | 马耳他 | 荷蘭 | 新西兰 | 挪威 | 波蘭 | 葡萄牙 | 斯洛伐克 | 西班牙 | 瑞典 | 瑞士 | 土耳其 | 英國 | 美國

观察员国:中華民國


      
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IOR-ARC
澳大利亚 | 印度 | 肯尼亚 | 毛里求斯 | 阿曼 | 新加坡 | 南非 | 印度尼西亚 | 马来西亚 | 马达加斯加 | 莫桑比克 | 斯里兰卡 | 坦桑尼亚 
也门 | 孟加拉国 | 伊朗 | 泰国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觀察員國:中国 | 埃及 | 法国 | 日本 | 英国
國際組織觀察員:环印度洋旅游组织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所用資料來源於文章"日本".